首页 > 文化 >

“远洋捕捞”接连被痛批,国家释放严厉整治信号

发布时间:2024-12-25 21:22:46来源:
近年来,“远洋捕捞”这一词汇逐渐与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紧密相连,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近日,国务院举行的专题学习会上,总理李强明确指出要“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并披露了2025年国家将开展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一连串的动作,无疑是对“远洋捕捞”式执法的严厉整治信号。

 

人民日报评论部也罕见发文痛批“远洋捕捞”,将其定性为必须斩断的“黑手”。此类行为严重侵害了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侵蚀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对法治造成了破坏,也污染了营商环境。国家种种动作,释放出强烈信号:一定要让民营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远洋捕捞”原本是指远洋渔业的一种捕捞方式,但如今却成了某些执法部门违法违规行为的代名词。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种群延续根基,也透支了各个地方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潜力。对于这一现象,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文件进行整治,如公安部发布的《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性执法“七项规定”》,以及正在征求意见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等。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违规异地趋利性执法问题,还需要对地方财政的基本需求予以有效保障,对地方财政的支出结构以及央地财政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需要设置提级管辖和共同上级审批制度,遏制违规异地趋利性执法行为。对于已经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应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行政主官追责制度,并通过一批典型案件的曝光以及对责任人的追究,来彰显法治的精神。

 

总之,“远洋捕捞”接连被痛批,是国家对违法违规执法行为进行严厉整治的信号。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