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涨价是否是再次 “翻身” 的信号,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 政策因素
- 增储政策推动:从 2024 年 12 月到 2025 年 2 月,国家多次发布增储消息,中储粮等国有收购企业的增储行为为玉米价格托底,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增强了市场对玉米价格的看涨预期。
- 进口减少支持: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5 年 1 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计 2024/25 年度国内玉米进口大幅减少,进口玉米数量的减少使得国内市场对国产玉米的需求增加,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玉米价格上涨。
- 需求因素
- 养殖需求旺盛:生猪存栏量恢复,养殖业对玉米作为饲料的需求大增。尤其是春节等节日期间,肉类需求增加,养殖户加大喂养力度,进一步推动了玉米需求的增长。
- 深加工需求增长: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提升,如生产淀粉、酒精等产品的企业,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对玉米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 供应因素
- 国际供应紧张:全球玉米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南美和欧洲的玉米产量预期不佳。巴西和阿根廷遭遇干旱和物流问题,阿根廷官方预计玉米可能减产,巴西大豆收获延迟影响二季玉米播种进度。同时,乌克兰因战事和天气双重影响,玉米产量可能创下新低,欧盟的玉米产量预期也处于近年来的低位。
- 国内余粮减少:前期农户集中卖粮后,产区余粮越来越少,而部分地区气温回暖可能导致潮粮玉米被迫大量上市的担忧并未出现,反而因天气寒冷,基层农户不急于卖粮,贸易商也倾向于观望,导致玉米上市量持续偏低。
- 市场情绪因素: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增储政策等因素,使得市场看涨情绪浓厚,贸易商、粮库和深加工企业等市场参与者对玉米价格预期较高,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收购玉米,进一步推动了价格上涨。
- 市场波动特性4:玉米市场本身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价格上涨可能是短期的波动,而非长期趋势的反转。历史上玉米价格也出现过多次短期上涨后又回调的情况,不能仅因当前的涨价就认定是持续 “翻身” 的信号。
- 政策调控双向性:国家虽然通过增储政策为玉米价格托底,但如果玉米价格上涨过快或过高,国家也可能会通过投放储备等方式来平衡供需,抑制价格过度上涨,以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
- 上涨动力减弱1:当前全国玉米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涨价的瓶颈开始显露,东北和山东地区陆续表现出上涨动力减弱的趋势,黑龙江地区有个别深加工企业出现小幅降价回调的情况。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